“搖頭晃腦”,漢語成語,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怎奈他不來理論這話,倒瞪著兩只眼睛,搖頭晃腦,指手畫腳?!边@個詞常常用來形容感覺很得意或輕狂的樣子。近義詞有搖頭擺尾、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不自覺地搖頭晃腦可能是病
(資料圖)
生活中,當我們春風得意或者興高采烈的時候,難免有點沾沾自喜,于是乎面帶微笑、搖頭晃腦。這是身心愉悅的表現,屬于正?,F象。但如果是成人不自覺地、不受控制地、頻率較高地搖頭晃腦,則需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
對于6個月左右的嬰兒,由于大腦皮層尚未發育完善,會出現頭部不受控制、搖頭晃腦的情況,但只要孩子生長發育正常,飲食正常,就不必過分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對于兒童,搖頭晃腦常見于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佝僂病患兒,常伴有多汗、夜間啼哭、肋骨外翻等,給予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以后,癥狀就會出現明顯好轉;搖頭晃腦還見于多動癥或抽動癥,多動癥患兒可表現出搖頭晃腦、上躥下跳、注意力不集中等,而抽動癥的孩子除了搖頭晃腦之外,還有擠眉弄眼、聳肩甩臂、嗓子吭吭聲等癥狀。此外,搖頭晃腦亦見于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如各種腦炎、癲癇、顱內腫瘤等,需要及時鑒別診斷,早期治療。
對于成人,搖頭晃腦可見于緊張,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無法控制隨意運動,導致頭部不由自主地搖晃;也可見于特發性震顫,以運動障礙為特征,單手或雙手震顫,頭部經常會隨之搖晃。另外,亦見于帕金森病,其特征是靜態震顫、肌肉僵硬、動作緩慢和姿勢平衡障礙,患者常有不自主搖頭的表現。
病態搖頭晃腦如何診治
多動癥,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表現為與年齡水平不相稱的注意缺陷、行為多動和情緒沖動為主的神經發育障礙?;純撼S袑W習障礙、情緒障礙以及適應障礙,會對學業、工作、家庭生活和社會產生廣泛而消極的負面影響。該病多于學齡前起病,70%持續到青春期,30%持續到成年期。目前病因未明,因此無預防方法,普遍認為是遺傳、環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茖W備孕、孕期良好的生活習慣、戒除不良嗜好、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和教育是有效預防該病的措施。在治療方面,對于患病的學齡前兒童,以行為治療為主;6到11歲學齡期兒童首選藥物治療,結合行為治療的聯合療法;12到18歲的青少年首選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
特發性震顫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該病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癥狀疾病,不影響壽命;另一方面,該病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有著顯著的臨床變異。特發性震顫有一個獨特表現:震顫抖動癥狀常在精神緊張、注意力集中、疲勞或饑餓時加重,常在飲酒后暫時消失,次日再次加重。該病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又稱家族性震顫。治療上包括藥物、肉毒素注射和手術治療等方式。
對于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目前尚無治愈的方法,但通過神經調控技術將電極植入大腦深部來對神經核團進行微弱電刺激,可以起到緩解抖動、改善肌肉張力、協調自主運動的效果,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將擁有更微型的人體植入式電極和脈沖發生器,借助更穩定的無線傳輸技術和可以普及的腦機接口技術,人類離攻克這類搖頭晃腦疾病的日子或許就不遠了。
(作者系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委會全國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mylawyerphone.com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